5個關鍵詞總結兩會"稅"熱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又是一年春風綠,又到一年兩會時。
帶著沉甸甸的議案提案,載著逾13億人民的囑托,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齊聚北京,道民生之盼,謀發展之道,議改革之重。
與此同時,萬千民眾也將目光聚集于此,期待著自己想說的話得以傳遞,想表達的訴求得以呈現,想實現的心愿得以實踐。這其中,就匯聚著無數納稅人的關切。在2017年,這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這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無論是會場之內、媒體之上,還是公眾的熱議,對稅收的關注都愈加深切,關于稅的聲音也愈發響亮。
哪些“稅”聲音正在傳遞?哪些“稅”熱點值得關注?我們將眾人矚目的稅收話題,凝聚成5個關鍵詞。這些詞,關乎宏觀調控也關乎稅收細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亦將美好的中國更清晰地描繪在我們眼前。
作為稅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兩會上也不例外。
“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所有行業實現稅負只減不增。”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里的一句話,贏得了現場的熱烈掌聲,也引發企業界代表委員的廣泛共鳴。
在整體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廣西玉柴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動機產品訂單卻迅速回升,1月訂單交付3.8萬臺,同比增長21%。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說:“公司能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稅收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動力之一。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以后,不到一年我們就享受稅收優惠達數千萬元,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受益幅度會更大。”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深有同感:“營改增給格力電器帶來了10多億元的減稅大禮包,減稅降負,我們強烈感受到了!”
正如董明珠所言,營改增帶給納稅人的實惠是看得見的。事實上,營改增不僅直接減輕了企業稅收負擔,而且助推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一點,有數據為證。
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7%,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自2016年以來,我國眾創空間數量超過4200家,與30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400多家加速器形成創業孵化服務鏈條,服務創業企業和團隊超過40萬家,培育上市掛牌企業近1000家,提供180萬個就業崗位。
營改增試點推行后,第三產業投資規模明顯擴大,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由2012年的52.6%提高到2015年的56.6%。
……
一組組實實在在的數據,給了企業無限的信心,也讓他們對營改增有了更多的期待。
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副總裁謝衛在接受采訪時建議,進一步完善資管行業營改增財稅政策,對公募基金全部免稅。
“建議切實解決運輸業個體戶異地代開增值稅發票問題,并進一步擴大運輸業進項稅抵扣范圍。”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了物流企業上。
為進一步完善營改增,民建中央的提案則對稅務機關提出了更細致、更具體的建議:加大稅收政策宣傳與培訓力度;增強服務意識,深入企業開展政策輔導;加強電子稅務平臺建設,完善網上申報和網上認證平臺,以不斷提升納稅服務能力和效率。
值得期待的是,眾人的關注已經有了回應。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將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和完善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政策;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今年由四檔稅率簡并至三檔,營造簡潔透明、更加公平的稅收環境,進一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
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指出:“2017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繼續落實并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擴大減稅效應。研究實施新的減稅措施。同時,進一步清理規范基金和收費。”
“2017年堅決落實減免稅,積極配合財政部研究新的減稅措施。”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表態。
如果說上述一系列聲音點燃了企業減稅降費新希望的話,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里拋出的一連串信息,則是給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
“今年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
“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
“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收費項目再減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項目要盡可能降低收費標準。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聽完政府工作報告,提交了關于加大減稅清費力度、加快振興實體經濟和扭轉經濟下行壓力提案的全國政協委員、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很驚喜,驚喜于幸福來得如此之快。
這些信息,對于全國人大代表、江門金羚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潘皓炫來說,則是對小微企業發展有了更大的信心。
“這些國家層面的方針政策、經濟發展戰略,給工業制造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鼓舞和信心。”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升說。
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學家張連起也表示,大規模減稅降費對實體經濟肯定是利好,負擔輕了,振興的動力才會更足。
同時,代表委員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清費”與“減稅”共同發力,才能從源頭上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因此,全國政協委員丁時勇建議,必須做到“收費法定”,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并盡快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長遠、見實效的清費舉措。
除了關注稅收的相關政策問題,稅收的去向也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能反映政府用稅行為的預算報告,理所當然成為兩會上值得關注的一個“稅”看點。
預算報告就像是國家財政的“收支賬本”,詳細反映了國家上一年的錢是如何花的,下一年的財政收支怎么安排,并通過合理計劃“錢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來支持大的戰略決策、改革目標實施。
代表委員細看、嚴審、熱議“國家賬本”的同時,對于如何花錢也有了更多的考量。
比如,在教育財政投入領域,一些民主黨派就加大了對邊遠地區和弱勢群體的關注。致公黨中央建議,建立穩定的農村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將學前教育的投入情況納入我國高水平發展15年基礎教育指標體系和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民建中央則建議,建立對城鎮地區教育經費的轉移支付和獎補機制,對接納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學校給予更多經費支持,同時對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較多且解決好的地區和學校給予獎勵補助,教育資金適當向人口流入地區傾斜。
比如,關于精準扶貧,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在提案中建議,凡涉及扶貧資金的立項、審批、補償的信息要張榜公布,讓群眾知曉每一筆扶貧資金的用途、流向、數額以及哪些組織或個人得到了扶貧幫助。
……
不難看出,“把每一筆錢都花在明處、用在實處”,讓大家知道財政資金“去哪兒了”,不是一筆“糊涂賬”,已經成為代表委員監督政府用稅行為的一把標尺。我們也期待著今年他們能傳出更多嚴審、細查預算的“好聲音”,代表全國人民管好“錢袋子”。
就像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所指出的:“稅收與民生具有天然的聯系。”這一個春天,越來越多的代表委員開始站在稅收的視角看待民生問題,民生提案里有了越來越多的“稅”看點。
和往年一樣,稅制改革依然是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以財稅體制作為改革的突破口或者主線索,很多問題也都可以在這個線索上求得牽動,求得解決,例如產能過剩問題,經濟結構調整問題,地方債問題等。”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斌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
區別于以前,在今年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稅制改革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要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和完善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政策;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制定收入劃分總體方案,健全地方稅體系,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行為。
除此之外,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2017年將研究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繼續深化資源稅改革,擴大水資源稅試點范圍。貫徹稅收法定原則,配合做好煙葉稅等稅收立法工作。起草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條例。研究制定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
在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導下,代表委員們關于稅制改革的建議也更加細致、具體。
民建中央在其關于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提案中明確提出:優化稅制結構,要注重三個方面。“一是加大涉企稅種整合歸并減免力度。二是降低普遍適用的間接稅(如增值稅)比重,提高針對特定征收對象的間接稅(如消費稅、資源稅和環境保護稅)比重。三是提高直接稅收入規模和占比。”
全國工商聯提交的《關于推進我國成品油消費稅改革促進成品油市場健康發展的提案》建議,改變我國成品油消費稅實行“價內征收”模式,將消費稅從生產環節征收下移至零售終端環節征收。此外,全國工商聯還建議對普通黃金飾品不再征收消費稅,僅對高檔黃金飾品征收消費稅等。
在一份題為《優化京津冀能源結構,讓藍天不再是奢望》的提案中,民革中央建議,開展將排氣量和上一年行駛里程數作為車船稅征收依據的試點,利用經濟杠桿引導公眾少開車。
老百姓過日子,收入是總也繞不開的話題。
“因此,兩會上我最關心的是關乎收入的個稅問題。”從事銷售工作的黃女士表示。
黃女士的觀點,折射出萬千普通老百姓的態度。
一家機構的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個稅改革正在成為新的輿論聚集點,2016年全年相關微博近782萬條,微信文章約25萬篇。
“2017年將研究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此前,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的表態,再一次引發了大家對于個稅改革的關注。
此次兩會,代表委員提交的議案、提案中,有些直接就以個稅為主題。比如,民進中央提交的《關于提高勞務所得稅起征點的提案》,臺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議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
更為重要的是,在關注個稅改革的同時,提案對于具體的操作細節也提出了明確建議。比如,臺盟中央建議,應選擇以家庭為納稅單位,科學合理設置減免額的同時,建立與地方CPI聯動的費用扣除機制。稅務機關除了監管普通工薪階層收入以外,更要創新稅收監管機制,監管高收入群體,特別是隱性收入、灰色收入群體。
“‘家庭為單位納稅’等政策的出臺和落實,需要構建先進的稅收管理信息平臺,加強稅務機關與戶籍、銀行、公安、海關等其他部門之間以及各級稅務機關之間、省內省外部門之間信息的共享程度。”臺盟中央指出。
“在修訂個人所得稅法的基礎上,應研究決定專項扣除可能的方向。具體講,就是通過建立‘基本扣除+專項扣除’機制,適當增加專項扣除,進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學家張連起建議。
事實上,兩會對個稅問題的關注僅僅是“稅”元素對接民生問題的一個縮影。
除此之外,與就業、住房、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其他一系列民生問題相關的稅收問題,也是代表委員關注、公眾熱議的焦點。
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境保護稅法。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改革任務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第一部稅收法律。
“這部法律的出臺更多的是一種導向或者說是一種信號,體現了國家推進稅收領域制度改革的決心和方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梁鷹說。
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2017年2月23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房地產稅這個問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改革任務,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中央要求開展工作。
緊隨其后,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又于2月24日表決通過了《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
親眼見證自己傳遞到全國兩會政治舞臺上的聲音,得以上升為國家意志,進而化為年輪中波瀾壯闊的生動實踐。代表委員“開心”的同時,對于稅收立法又有了新的愿景。
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提出,要適時啟動增值稅立法,為全面推行增值稅提供法律依據,從而保證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續性。此外,還建議提升稅收優惠政策的法律層級。
全國政協委員、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建議,按新版《立法法》稅收法定原則,加快與企業有關稅收的立法。
雖然在3月4日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傅瑩表示“今年沒有把房地產稅草案提請常委會審議的安排”,但“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卻是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更深層的共識則是,“中國的稅收制度需要不斷地完善,按照目前的規劃,2020年要實現稅收法定”。